昨天看了一会 ZEALER 对于 iPhone 的年度测评,其中对于 FaceID 的评价是相当之高,从外观上看是为了追求全面屏,只留下一个「刘海儿」,但是 Apple 为其重新设计了 UI 体验,硬件上无论是 A11 Bionic 芯片还是原深感摄像头的一系列传感器、摄像头,都是为了配合 FaceID 这样一个核心功能而定制的。不仅如此,Apple 为了打通产业上下游,直接将三家提供人脸识别技术的公司收购,这三家分别是生物识别技术的 SMI、提供结构光技术的 PrimeSense 公司以及提供面部捕捉技术的 FaceShift 公司,别的厂商想借助供应商提供技术都无路可寻,因此 Apple 有着极强的技术掌控力。

不仅是 FaceID,硬件上可能除了 OLED 显示屏还需要三星提供之外,Apple 一手包揽了整部产品的设计、制造,曾经的 GPU、ISP 都是由第三方提供的技术和产品,但是去年在 Apple 的几个大动作之下,核心的硬件设备基本上实现垄断。这是 Apple 能够每年都有极大的改进的很重要的原因。对比之下,国内的手机厂商,除了华为、小米开始研发自己的芯片,其它的厂商都是需要第三方提供核心硬件,Andriod 阵营的所有旗舰机都受高通的限制,高通不发布骁龙 845,手机厂商就只能用上 骁龙 835,一点话语权都没有。因此想要在基础之上开发新的创新点,那是难上加难。

这种极强的技术掌控力也不是完全没有坏处,虽然 Apple 通过掌握了 FaceID 上下游的技术,但是一旦中间某个环节出现问题,比如产能不足,整条生产链都将受到影响。在 iPhone X 发布之后,曾经一度传出原深感摄像头的产能严重不足,对整体的生产有着很大的影响。当然,这就不得不佩服 Apple 强大的生产调节能力,最终销售的时候并没有出现严重的供不应求现象。

所以说,当一家企业,在其领域内占据了很大一部分份额之后,势必要打通上下游,实现对技术的全面掌控,由此来稳固自己的地位,为消费者带来更大的创新。Apple 在这一点上非常值得我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