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互联网的革命让传统行业的效率上升了好几个量级,就拿新零售这个概念来说,现在的新零售要做的是线上与线下的结合,无论是阿里的盒马鲜生还是京东最近刚刚发布的 7FRESH 都是新零售行业的第一批吃螃蟹的玩家,它所要做的就是尽一切努力去提高效率,让你可以刚有消费需求,就能下单,下单之后,你的消费热度还没消退,就直接送到你手上,就要这么快。感觉我邮沙河校区那个外卖送到宿舍的服务就有一点这个意思,很强。

现在更有一些高层次的玩家,在你的认知维度上提高效率,让你不用去费脑子货比三家,你直接选它就好了。以前企业是打价格战,我比你价格低,质量还好点,我就能在比较中胜出,让用户选择我,但是现在企业是打认知战,就告诉你,我的产品肯定比其它竞争对手更要便宜,而且质量也能得到保证,我利润非常薄,不赚你的钱,你就选我就好了,直接让比较的过程消失。

在这点上小米做得是非常有代表性的,小米最初是通过它的手机,用超低的价格,带给你性能很不错的手机,系统、服务什么的做得还很好,让你适应了它的这种高性价比,让你以后选择手机的时候,没得选,想要高性价比,就买小米。之后小米又围绕着年轻人以手机为中心做了一系列生态产品,这些产品继承了小米手机低价高质的高性价比基因,所以现在我对于电子产品,只要小米有,那就好了,直接选小米就足够了。

这种认知,对于别人我可能不太清楚,但是对于我来说,我的认知完全被少数几家公司占据,买手机、电脑,有钱就买 Apple,没钱就小米,其它日常电子产品就选小米,其它生活用品,比如衣服、日用品就选网易严选……这种认知一旦建立,我就愿意花钱在这些品牌上,这就是认知战特别厉害的一点。

所以,提高效率这件事不止发生在人和商品之间,人和钱之间,人和信息之间,更发生在人脑里。

2017 年,我们看不到互联网冲击传统行业,为什么?因为现在的企业不是你想转变为互联网思维,而是互联网本身已经成为一种基础设施,不是你想用,而是不得不用。即使你不会用,只要你被那些大玩家看中,它能直接给你赋能,用它的互联网思维去带你转变,给你注入它经过验证的成功的企业基因。小米生态链的那些企业,比如 90分,它之前是给大品牌做箱包的,技术、产品质量都很好,但是就是没有自己的品牌,加入到小米生态链之后,一举成为双十一箱包类销售冠军,就是这个道理。互联网的那些大公司,对你的需要超过你对它们的需要,你不需要主动寻求改变,改变会自己找上你。

所以,跟不上变化没有关系,只要你做好自己的事情,把本职工作做到极致,互联网的浪潮会带着你一起比特化。这就是第三个脑洞,比特化脑洞。

到这里,第三个问题算是得到了解答。